1.知己原则
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,最基本的原则是做自己喜欢的与做自己擅长的事。调查表明,兴趣与成功概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。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,务必注意考虑自己的特点,珍惜自己的兴趣,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向。每个人都有自己优势的一面,需要做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,通过不断学习,突出自己的优势,才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里脱颖而出。
除了兴趣与长处,“知己”还包括对自己的价值观、能力、心理特征等全方位的了解。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探索、自我测评、心理测验等了解自己,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2.知彼原则
认知职业。职业认知包括对不同职业、职业的不同方向,尤其是其性质、特点、任务、工作环境、资格要求等作全面的了解。
认知社会。了解产业结构、行业结构和分类、职业结构和分类、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、职业变化的特点与规律等。任何规划的制定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。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,应及时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,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,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准绳,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,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,又要考虑个人的因素,又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。
3.主动性原则:人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,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需求,因而也就表现出了不同的生涯形态。个体应自觉主动发展自己的职业意识,积极规划自己的未来,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。有人说:“没有自己的计划就会成为别人计划的一部分。”德国诗人歌德说:“请慎重考虑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,因为最终承担后果的是你自己。”
4.发展性原则:生涯规划既应立足于现实发展水平,又应能促进个体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水平迈进。现实发展水平是生涯规划的起点,自我实现,即潜能的充分展现是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,生涯规划是将起点和终极目标连接起来的一幅蓝图。
5.可行性原则:可行性原则体现在两方面:一是生涯规划应具有可行性,指生涯规划目标既是经过个人努力能达到的,同时又是社会许可的,即必须与自身发展及社会需求相匹配;二是实施策略应具有可行性,指将目标分成若干个步骤,并计划具体的完成时间,要具体合理、操作性强、难易适度。
6.灵活性原则:在人生发展过程中,外界的环境条件、个人的需求不可能一成不变,这就要求目标具有弹性,有变通的余地。一旦条件变化,生涯规划目标和实施策略也应随之进行相应调整。
一成不变的发展计划有时候如同虚设,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人需要和现实社会的变化,不断地调整职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,选择一份对自己有利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位。正确的规划职业生涯会引导一个人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特点,以及一些潜能,重新走位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。而且还能够信自己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,从而不断努力,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,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。
职业规划发展是一场长跑,这一路充满磨难,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苦恼,心境也不一样,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,才能支撑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