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高考,重庆考生万鑫宇考出了677分的好成绩,但就在志愿填报截止前1个小时,正在北京大学参加强基计划面试的他,接到了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的一通电话,双方聊完后,万鑫宇直接第一志愿改报西湖大学,并被成功录取。随后“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联系考生邀请报考”的词条冲上热搜,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。
万鑫宇的妈妈文丽娟起初听说儿子改了志愿,也是难以接受。按照她的想法,儿子应该是中科大保底,全力冲刺清北,“气得让他复读,甚至说要断绝关系。”
然而,万鑫宇这个看似"叛逆"的选择,正是近年来越来越多高考志愿填报中的新变化——当“名校光环”的滤镜逐渐碎裂,新一代考生正用理性与勇气,改写着属于自己的志愿选择逻辑。
1、校长亲自打来电话“抢人”,择校遵循本心“一拍即合”
万鑫宇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。上高中后,曾经两次获得化学竞赛省市一等奖,他本来是准备走“竞赛升学”这条路,最初的目标是北大。他为兼顾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付出了很多,高二时直接停课半年准备比赛。最后无奈在竞赛中失利,两年的辛苦付之东流,但他很快调整状态后,重新回到高考班级,进入到正常的课程学习中,“一条路没走通,就要换一条赛道继续跑。”终于他在高考中获得了677分的好成绩。
针对网传的“拒绝北大”其实是误解,据其妈妈说,“鑫宇差北大强基的录取分数0.26分,且填报西湖大学前,他的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。”修改志愿时,妈妈文丽娟并不在场,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生气、不理解,以为西湖大学是“野鸡大学”,但后来多方面了解后,才决定支持儿子的选择,“儿子很有想法,觉得西湖大学更适合自己。他的理想就是投身咱们国家的半导体材料技术研究,科研报国。”
据悉,今年(2025年)是西湖大学首次走出浙江招生,其中重庆录取10人,最低分669分,万鑫宇正是第一批被录取的重庆生源,“西湖大学的氛围很吸引我,我想以后在那里搞科研,研究半导体。”
西湖大学是一所新型的民办研究型大学,定位是聚焦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。校长施一公的办学理念和科研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。
西湖大学实行的是“一人一策”“一人多导”的培养方案,每位本科生配备专属导师,组成“学术导师、学业导师、职业规划导师”三层导师制。学生们大一即可进入实验室,接触一线科研项目,可以实现因材施教,学术路径完全自主定制。
向阳生涯认为,西湖大学科研资源强大,学生数少,本科阶段就能实现一对一导师指导,学生更容易得到重视。对立志于投身科研的学生来说,从本科开始,就可以接受顶尖培养,专心研究,避免了许多时间的浪费,比如升学准备,接受通识教育等等,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个极大的机遇。
校长施一公之所以能够一通电话“截走”万鑫宇的志愿,也正是万鑫宇在理性与勇气的思考下,选择的一条“适合自己的路”。
(高中生人生分流图)
2、高考志愿“适合大于一切”,兴趣+规划是“成才成功密码”
高考志愿适合大于一切。从考生角度来讲,如何确保自己成才、成功则是关键,而不是一味追求名校。
近年来的高考志愿填报,越来越多像万鑫宇这样“反常识”的选择出现:
比如浙江女生贺显贻高考604分,超过浙江省特招线12分、普通类一段线114分,明明能上重点本科的她,却偏偏选了高职院校——武昌职业学院的定向培养军士,面对外界“浪费分数”的质疑,她很淡定:“与其为了名校选不喜欢的专业,倒不如选择适合自己、自己喜欢的院校和专业,毕竟这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。”
另有一名小伙吴轩哲以687分的高考成绩成为空军招飞全国榜首,这个成绩其实能让他选择顶尖高校的热门专业,但他仍然坚持梦想,选择招飞,他的父亲表示,“空军飞行员能同时发挥他的身体优势和智力优势。祖国需要,就是他的志愿。这种认识比分数更宝贵。”
这些“反常识”选择的共性,本质上是由考名校优先,转化为职业规划优先。考生不再将“学校层级”作为唯一标尺,而是更关注“与自己的适合度”,以及“未来职业的发展潜力”。正如向阳生涯一贯提倡的,从职业规划角度看,适合自己的、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,比“名校光环”更重要。清醒的考生们也越来越不再只问“这所学校够不够有名”,而更多考虑“这个专业能不能让我成为想成为的人”。
3、职业规划引领高考志愿规划,中国孩子急需职业规划指导
高考志愿不是分数匹配游戏,而是人生战略路径规划的起点。因此,高考志愿规划,考虑的不只是当下的志愿填报,更重要的是未来十年甚至一生的职业发展。
向阳生涯深知高考志愿对孩子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,填报志愿时,每个学生情况都不一样,要尊重兴趣特长,判断职业倾向,评估学习能力,做好专业选择。专业的选择,不仅要结合考生的职业取向系统,包括性格、兴趣、价值观、使命,价值潜能系统,包括天赋、智能、能力、学业水平,还有职业机会系统,包含家庭、学校、产业、宏观等方面的因素,综合确定考生的职业方向。
然而,大部分孩子和家长并不像“万鑫宇们”一样思路明朗,他们不懂职业规划,也没有提前做好职业探索,很难找到适合的职业定位,于是孩子选了不适合、不喜欢的专业,或录取但不报到、或大二转专业、退学重新高考、考研重新换专业....因为高考志愿选错了专业,不得不重新开始,耽误几年的学习生涯,背负再次选择错误的风险。
在新高考改革下,选择科目=选择专业=选择职业,这是以终为始、环环相扣的决策链条。
向阳生涯的【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】提到:“15岁至24岁是人生中重要的探索阶段,在这个时期,要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、专业和工作的选择”。
因此,不管家长还是校方,都要对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知,在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和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员中,不光有未雨绸缪的学生家长,还有来自高校、高中、中职的工作人员,包括教师、辅导员、招生人员、就业服务人员等等。
(生涯规划师课程内容)
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、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,适用人群多,应用场景广:
☑成为高考志愿规划师,跻身百亿市场,冲击百万年薪
☑为子女未来保驾护航,包括高一选科、高考志愿、毕业求职等等
☑帮助学校提升招生率、升学率、就业率
(向阳生涯1对1职业规划咨询服务)
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、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课程学员中,就有不少人转型职业规划师、高考志愿规划师,在帮助他人的同时,创造自己的财富。
(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适合人群与收获)
本篇新闻报道【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一通电话“截走”677分考生志愿:击碎“名校滤镜”,高考志愿“适合大于一切”】内容转自向阳生涯公众号(公众号名称:向阳生涯职业规划)文章,阅读原文可微信搜索关注,想要了解更多职业规划知识与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相关内容,请前往向阳生涯网站首页!